制造企业的需求计划与预算指标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成本管控的前提,通过精益管理思路将需求计划形成一条条信息化数据,能够改变以往“重复报、迟领用、事后比对”的传统模式,逐步实现了成本管理在物料申报时就能达到可控状态。
以往成本结算都是在备件材料领用完后进行人工核对,不仅反应滞后,也没办法做到事前预算控制,这是一个让企业管理者十分头疼的问题,而让成本管控关口前移是通过成本管理改善的一大转变。
在关口前移的基础上,让成本管控延伸到各个层级,无疑是成本精准管控的好办法。这样的操作,能随时管控各级需求计划,不但可以减少材料备件存储压力,也在倒逼生产单位严格把控成本。
总的来说,一个企业要建立体系化的成本管理管控,首先要意识要进行转变,建立整体战略成本管控意识,通俗点说就是全员成本管控意识。这句话大家都知道都明白,但是企业很少能做到。
传统的认知中都认为成本管控那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嘛,你财务部去管控呗,该上管控系统上系统,该出制度出制度。但是如果全公司只有财务部一个部门具备整体成本管控意识,那么企业压根搞不起体系化的成本管控。
因此,公司应该建立完整成本管理组织保障机制,明确“一把手”为本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,确定从工厂、部门、车间、班组到岗位的多层级成本管理责任机构及其职责权限。
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流程,梳理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成本要素,持续完善覆盖全面、层次清晰、职责明确、运行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。在管理体系中,从生产、研发、财务、采购四方面做成本的管理,提出降本增效的目标。
全员成本管控意识,不只是宣传上,也不是考核个数据。需要全程参与。我们大家都知道很多公司的成本管理整体上停留在公司层面,有的公司虽然考核到车间,但各车间也仅停留在考核指标上,对成本事前、事中和事后的管理,参与度不多或基本未参与。需要对车间主任、班组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,加强其对成本的进一认识,提高其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。
各部门为部门利益最大化的成本管控意识,未站在公司整理利益角度。很多时候我们得知企业对各部门的KPI考核,各部门数据都很美,按照KPI各项指标数据都是符合且优秀的。
但是在公司整体层面数据却很难看,这是财务做账做错了吗?还是财务专业水平太差?其实原因是各部门仅仅是为了KPI数据而数据,压根不是站在整体考虑,当然你也可以说KPI考核的时候制定标准就有问题,但是很多时候你要知道,如果只是数据符合,大家有很多办法达到。
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,落实全员参与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监控的预算管理原则,以市场为导向,以利润为目标,以落实责任成本为要求,通过市场行情报价倒逼目标成本;建立产品成本控制与工资绩效挂钩的制度,人力资源部门每月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产量、成本消耗、质量等指标,进行人工工资绩效考核,核定分厂、车间、班组的工资。
生产系统推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,将成本管理相关的要素落实分解到车间、班组,将产量、质量、消耗、能耗、维修费用和原材料替代等进行细化。调动车间员工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考核纳入相关指标中。
通过从需求计划、预算指标、物料消耗、采购周期等维度做多元化的分析,为更加科学、合理地分配预算指标提供指导依据,这样做才能够实现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材料备件,不花冤枉钱,而且流程的信息化,让我们能随时掌握备件材料的实时动态,根据在途、库存物资信息,计算出下一次申报需求材料。全流程的透明化,在预算时更加精准。
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内容,大家对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?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?欢迎各位在下面进行留言,我们大家一起聊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