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:张学良是开山鼻祖我们要感恩他
1929年,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帅,心中满是疑惑。彼时的中国军阀割据,战火纷飞,工业基础薄弱,造汽车谈何容易?
但是张学良的眼神坚定而执着,而且此时的他早已不再是那个玩世不恭的“东北世子”,而是肩负着振兴东北、乃至整个中国工业重任的“少帅”。
“国家要强大,就不能总是依赖洋人。我们要有自己的汽车,自己的工业!”张学良的话语掷地有声,回荡在厂房中久久不息。
可鲜为人知的是,张学良的这个“造成梦”,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苗头……可张学良万万没想到,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不仅打破了他的造车梦,更是葬送了张家在东北的所有基业。
1925年,留洋归来的张学良,对西方发达的工业文明赞叹不已,尤其是汽车工业,更是让他心驰神往。
而当时中国的汽车全部依赖进口,价格昂贵不说,还没有售后服务。看着自己购买的进口车因为缺少配件,成为了摆设,张学良心中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中国为什么不能自己造汽车?
1928年,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,张学良临危受命接管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。
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,张学良力排众议,毅然宣布“东北易帜”,归顺南京国民政府,结束了中国长达十年的军阀混战局面。
军阀混战结束之后,军队对军火的需求锐减,东北军庞大的军工体系慢慢的出现巨大的转型压力,而就在张学良一筹莫展之际,李宜春 “化兵为工”的建议让张学良彻底茅塞顿开。
“民生”二字,寄托着张学良对中国未来的期许。他要造的不单单是汽车,更是中国人民的希望,是民族工业崛起的象征。
为了实现这个梦想,张学良不惜血本,拨款74万元(约合今天3700万元)从美国高薪聘请工程师,并从奉天迫击炮厂抽调精兵强将,组建了300多人的开发团队,全力攻关汽车制造技术。
当时中国毫无汽车制造经验,李宜春只能从美国购买了一辆瑞雷牌载货汽车作为样车,然后研发团队通过反复拆装、分解再复原整车的方法,夜以继日地研究,这才获取了大量技术数据。
李宜春团队还借鉴福特、通用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先进的技术,尝试结合中国道路情况做改进升级,
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,1931年5月31日,中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汽车——“民生牌”75型1.8吨长头载货汽车终于成功问世!
这辆“民生牌”货车凝聚着中国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,全车666个零件中,有464个是国产的,国产化率高达70%,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!
同年9月12日,“民生牌”75型汽车参加了上海国际车展,与福特、别克等世界名车同台竞技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,成为了民族工业的骄傲。
可就在“民生牌”汽车即将大展宏图之际,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,却将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。
1931年9月18日,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“九一八”事变,东北军奉行“不抵抗政策”,一夜之间东三省几近沦陷,“民生牌”汽车的生产线和技术资料也全部落入了日军手中。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之火,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之中。
而与此同时,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静冈县,一位名叫丰田喜一郎的年轻人,正为自己的汽车梦而苦苦奋斗。
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张学良不同,丰田喜一郎出身于一个普通商人家庭,他的父亲丰田佐吉是一位痴迷于机械发明的纺织商人,这也让丰田喜一郎在耳濡目染下对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1924年,从东京帝国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丰田喜一郎,进入家族企业——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工作。但他并不满足于继承父业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汽车工业。
当时日本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,主要依赖欧美技术。丰田喜一郎敏锐地意识到,汽车将是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,所以日本必须有自己的汽车工业。
可没想到的是,,丰田喜一郎的“造车梦”刚出现火苗,就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。
面对质疑和嘲讽,丰田喜一郎没放弃,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,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1929年,丰田喜一郎终于说服父亲,从家族企业中独立出来,成立了“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”。
然而创业之路充满了荆棘。当时的日本,遭受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,不仅,而且技术落后,丰田喜一郎的造车计划举步维艰。
就在丰田喜一郎走投无路之际,“九一八”事变突然爆发,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,为丰田汽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“千载难逢”的机遇。
1933年,日本政府为满足战争需求,开始大力扶持汽车工业,丰田喜一郎的汽车公司也因此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1935年,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汽车——“丰田G1”卡车,但奇怪的是,丰田的这款卡车在性能上与“民生牌”75型卡车惊人的相似。
历史的真相,或许早已被掩盖在了岁月的尘埃之中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“民生牌”汽车的夭折,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心中永远的痛,而丰田汽车则借着战争的东风迅速崛起,成为了世界汽车行业的巨头。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日军快速占领中国东北,“民生牌”汽车的生产线被拆卸运往日本,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再次破灭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在全国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的背景下,发展汽车工业被提上了国家议程。
1953年,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,长春一汽破土动工,正式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。
1958年,第一辆“解放”牌卡车驶下生产线,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。同年,“东风”牌轿车和“红旗”牌高级轿车也相继问世,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但是受制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,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仍然步履蹒跚。
上手世纪60年代,中国民间甚至一度出现了“造不如买,买不如租”的思想,这也导致中国汽车市场在很久内一直被外国品牌垄断,自主品牌发展缓慢。
随着中国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国人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激增,国外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,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“市场换技术”的战略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,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。
进入21世纪,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加速追赶世界领先水平。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,如吉利、比亚迪、长安、奇瑞等品牌,通过自主创新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,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。
2009年,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越美国,变成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。
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中国汽车要想继续前行,那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“民生”精神,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更加务实的作风,更加坚定的步伐,向着世界汽车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!
有理由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汽车一定能屹立于世界汽车之林,成为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!
参考资料:人民网:2021-07-03:【穿越历史的感动】大胆试验勇敢闯 沈阳汽车拓新路人民网:2016-09-04:英法中韩美俄 盘点各个国家的第一辆车人民网:2021-09-07:用心讲好汽车故事(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