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,我国兵器工业集团以一种低沉而令人惊喜的方法,初次展现了红箭-13E反坦克导弹。初次露脸的红箭-13E是我国最新一代中程车载反坦克的创作。尽管它看上去比其长辈红箭-10E要细巧,但其作战功能却无可质疑地站在了现在全球同类导弹的前列。
红箭-13E虽小,但破甲深度惊人,可达1300至1400毫米。比较于“大哥”红箭-10E,这一款新式导弹在缩小体积的一起,仍就坚持了杰出的破甲才能和弹道稳定性。这样的规划无异于在兵器工程学上完成了一次富丽回身。
那么,是什么让红箭-13E如此异乎寻常呢?首要的技能革新之一就是它的制导体系。曩昔,许多反坦克导弹都依靠光纤制导,而光纤虽好,却也有着不小的限制,尤其是在间隔和速度上。光纤的传输间隔有限,过长的光纤反而会成为一种连累。并且,跟着射程的添加,导弹分量也会随之上涨,这关于战场上的机动性无疑是个不小的应战。
而红箭-13E则奇妙地摒弃了这一传统形式,采用了双向数据链+红外成像制导的先进组合。这种立异不只进步了飞行速度,使导弹在战役中不易被敌方防护体系阻拦,还处理了光纤制导射程受限的问题。
谈及红箭-13E,就不能不说到它颇具未来感的“多发弹间组网协同”才能。这一新式作战方法源自于美军的“分布式作战”概念,首要是经过导弹间的组网与协同作战,进步对方针的准确冲击才能。在面临敌人的大规模装甲集群时,数枚红箭-13E导弹可以一起发射,并在半空中构成一个才智化进犯网络,对敌人施行精准冲击,让敌人无法招架。这种作战方法不只能有用毁伤敌方车辆,还能在面临单一方针时,完成高命中率的丧命冲击。
当然,咱们不可以只是停留在技能的讨论上,要从前史开展与有用视点来看红箭-13E的面世含义。回忆我国的反坦克导弹史,咱们曾阅历了绵长的追逐进程。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国乃至需要从罗马尼亚和埃及曲折引入苏联的AT3型导弹,并进行拷贝改善,才有了红箭73的诞生。那时的红箭73,破甲厚度才不过400毫米。几十年来,我国反坦克导弹从晋级红箭73到推出红箭8、红箭9,再到现在的红箭10、12和刚露脸的红箭13,科学技能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步。
红箭-13E的呈现,不只意味着我国反坦克导弹迈入第四代,更代表了“我国智造”在全球兵器范畴的一次重要进军。国外媒体现已注意到,红箭-13很可能成为我国第二代车载通用反坦克导弹的标杆,它兼具了红箭10系列的强壮技能优势,又习惯了现代作战车辆的新需求。
未来,无论是在杂乱的地势,仍是在没有直接视距的环境下,无论是轻型高机动车仍是重型装甲车辆,都将可以凭借红箭-13E准确冲击敌方坦克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立异导弹还可能将呈现在我军各种新一代战车上,如第三代轮式和履带式步卒战车,以保证我国部队的配备从始至终坚持在领先水平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